第276章 严峻的形势

作品:李三古堆|作者:老兵阿三|分类:军事|更新:2024-04-15 09:07:04|字数:5712字

史保国站在城墙上,脸上凝霜。

日军指挥官中村右一在淮河上向寿县城北门进攻,从早晨攻到上午,没讨到半点便宜,还损了兵折了将。

中村右一恼羞成怒,遂采取迂回作战的方针,兵分三路来夺寿县城。

“团座,您一整天都在这城墙上指挥,可是枪弹不长眼,为了您的安全,您还是回到指挥所去吧!”副团长赵启刚看到漫天横飞的枪弹,再一次劝说着史保国。

可是史保国压根就没有去听,他的望远镜几乎就没有离开过眼眶边。

“启刚,正阳关和瓦埠湖那边怎么样了?”史保国举着望远镜边看边问。

“报告团座,刚刚传来消息,日寇进犯正阳关,和我们这里一样,日寇遭到我军在北门的顽强抵抗,被迫转攻西门。”赵启刚报告。

“什么?日军这么快就转攻正阳关西门?"史保国惊问。

正阳关的西门毫无遮挡,很难挡往日军凌厉的攻势。史保国很担心,不知守军现在的情况如何?他要赵启刚加强与正阳关的密切联系,有情况及时汇报。

正阳关不在寿县城的防御范围内,这是犯了兵家之大忌。因为它使原本互相关联的两座要隘变成了各自独立的两个孤点。

为此,史保国在李品仙面前据理力争过,可李品仙却对史保国的意见很不以为然。

李品仙冠冕堂皇地说:“史上校,一个寿县城已经够你忙乎的了。我把正阳关从你的防线上划了出来,是为了减轻你的压力,让你全力以赴对付日军对寿县城的进攻。"

“可是总司令,如果日军攻破正阳关,则直接威胁到寿县城西门啦!"史保国是个秉份之人,他把心里想的直截了当说了出来。

李品仙脸色一凛,说:“史上校,此话怎讲,难道划入你的防卫范围,你就能保证正阳关安然无恙?”

史保国被说得哑口无言。

李品仙转而用温和的语气说:“史上校,你大可不必担心,正阳关与寿县城之间有六七十华里的路程,其间丘陵起伏,沟壑纵横,就是日军破了正阳关,我们也能节节抗击日军对寿县城的进犯,也有消灭日军的机会。”

说得史保国无言以对。

关于李品仙为什么会如此安排,当时就有几种猜测。

一种猜测是李品仙这样做,是不想让史保国部立下大功。因为史部隶属中央军,史部立了功长的是老蒋的脸,而非桂军。

一种猜测是李品仙不想让史保国有更大的指挥权,将正阳关的防御从寿县的防线中划走,直接削弱的是史保国的指挥权。而防守正阳关的主要是桂军,他不想让史保国指挥更多的自己的部下,以防止中央军在桂军手中捞取更多的资本。

还有一种猜测就是李品仙在怀疑史保国的指挥能力。一个寿县城就够他应付的了(还有瓦埠湖),如果再加上正阳关方向,恐怕史保国会顾此失彼,处处被动。

史保国对于李品仙的如此安排,虽然据理力争过,但最后的定局他也毫无怨言地接受了。他专注于寿县城与瓦埠湖方面的防御,力求将防御做到滴水不漏。

当然在正阳关方向,他也留了一手,就是在离正阳关不远处设下了哨卡。如果日军进犯正阳关,或一旦正阳关无法支撑,他要第一个获得信息。他让哨卡密切关注正阳关方向的战况。

而在寿县城的西门,他也部署了适当的兵力。除了一营,还有保二团。一一虽然这个保二团是驻扎在城南郊,却是可以随时支援西门的一支力量。

但是世事难料,在日寇进犯时,保二团却出事了。

因此,史保国必须重新调整部署。

赵启刚继续报告道:“团座,瓦埠湖方向,日军的猪口大队已经逼**山头。但是,奇怪的是,他们并没有立即展开攻击。"

史保国说:“这不奇怪,这是日军在等待补给。日军在对我北门的进攻中消耗很大,所以他们需要得到补给。而日军在获得补给后,就会立即发动对平山头的进攻。”

“哦,原来如此!”赵启刚恍然大悟。

“平山头是我们在城东方向唯一的屏障,失去了平山头,日军将长驱直入东门。东门一破,就只能与日军展开巷战。到那时,我们就被动了!”史保国说。

“唔!是的!”赵启刚忙点头说,“日军攻破第二道防线,很快会攻打第三道防线。然而第二道防线也守不住,第三道防线就更不可指望了。"

第三道防线是在平山头脚下,那是一个村庄,叫平山村。赵启刚的意思是平山村地理形势没有平山头好,不易坚守。

“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。”史保国尽管对战局不利于己担忧,但他还是抖擞精神,竭力运筹。

他对赵启刚说:“还有城里的老百姓,城一旦被日军攻破,按照日军在南京城的德行,他们可就要遭殃了。所以,启刚,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打赢这一场仗!”

“是!”赵启刚被史保国坚定的决心所感染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
先看到这(加入书签) | 推荐本书 | 我的书架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李三古堆》,方便以后阅读李三古堆第276章 严峻的形势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李三古堆第276章 严峻的形势并对李三古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